1、国内政府绩效审计封控存在的问题
政府绩效审计在国内推行的时间不长,有的审计技术和办法还在探索中,是不够成熟的,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实行不到位
1.内部控制环境弱化。目前,国内政府机构的职员和职位设置的结构不合理,不少人员的职位职能不清楚,没形成内部的监督和检查机制,政府内部的权利之间不可以相互制衡,导致滥用职权。
2.内部控制活动形式化,功用不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当中的内部控制还没形成一个健全的规范,即便有明确的规范,不少都是不成文的规定,没颁布一个文件形式的书面规范,实行力也不够。
(二)绩效审计封控观念比较陈旧
1.投机行为倾向,风险偏好。在政府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审计职员总是会选择一些风险较高的项目来审计,如此既会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的认同,又让社会民众认可。但,风险较高的项目在审计当中也具备非常高的困难程度,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也就越高,发表不适合审计建议的可能性就越大;2.审计主体的特殊性对审计失败承担较少甚至不承担责任。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主体是国家机关的审计职员,他们代表了国家的监督权和绝对的权威。他们总是会存在肯定的侥幸心理,觉得审计风险不会总发生。即便风险真的出现了,有国家作后盾,利益有关者和被审计单位也极少通过法律的武器维护我们的权益,他们也承担较少甚至不承担责任。
(三)外部监控用途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1.审计通知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现在的审计通知规范没一个明确的规定,只有一些基础性的法律法规对通知规范有规定,这类法律的地位不高,对通知规范的规定的适用范围也比较狭窄。缺少具备行政法规性质的通知规范规定,致使审计职员的信息披露没规范可以遵循,会有较大的随便性,影响审计信息的水平;2.审计项目进行结果通知的数目较少、通知范围也较小。因为政府工作有的不可以公开的特殊性,对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结果极少进行披露,政府审计机构只公布具备重大风险和存在重大违规的项目,这类项目虽然典型,但并不具备一般性,给利益有关者的研究和借鉴意义不大。而且,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财政收入支出状况也不通知,给舞弊带来了可能。3.审计通知问责制缺失。政府绩效审计的过程只不过评估政府在经济和管理活动中存在违规和不适当的问题,提出怎么样加大管理、提升经济效率的方案。但,对于导致经济问题和管理不善的责任人并不追究,这就致使了审计通知问责制的缺失。
2、国内政府绩效审计封控对策
(一)深化内部控制体系
第一,政府的员工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道德观,要积极推进廉政建设,加大职业道德修养。控制环境最重要的就是员工的道德品质,作为领导,要以身作则,形成一个好的政府文化的环境,优化控制环境;第二,打造权责分明的组织体系。政府每个组织机构的设置应当科学合理,每个职位分工明确,适合实行简政放权,对有关职员授权,规范审批规范,并对内部职员的工作状况进行按期的检查和监督。第三,强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强化内部控制规范就要先加大内部审计。对于被审计单位来讲,内部审计的权威性需要要体现出来,保证审计职员和机构是相互独立的。如此,内部审计职员可以和政府绩效审计职员相互配合,为审计单位控制风险,提供对改变管理和决策有用的审计建议。
(二)改变外部环境,提升封控意识
第一,加??审计职员的封控意识。政府绩效审计封控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审计职员的封控意识。审计职员要充分看重绩效审计的重要程度,知道审计失败给社会公众带来的害处。第二,提升广大审计工作者对风险的看重程度。通过道德和法律两方面来约束审计职员,同时,也发挥信息年代的便捷,形成大众监督。第三,加大风险意识教育。要在政府的审计机关和审计职员当中宣传风险意识对于绩效审计的重要程度,需要审计职员维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根据章程和规定审计,发挥绩效审计有哪些用途;第四,改进审计技术和办法。推进会计信息管理软件审计,达成会计和审计的相互贯通,变革审计办法,达成审计办法的多样性。
(三)充分发挥外部监控用途
第一,打造完善审计通知规范体系。形成一个客观明确准确的审计结果报告是政府绩效审计的最后结果,是对绩效审计成就的一个总结,剖析导致被审计单位存在很多问题是什么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都有权利知道查询最后的审计结果报告,应该打造完善审计的通知规范,将审计结果对姥爷布,向社会公众普及政府绩效审计的有关常识,让审计职员更多的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有益于形成全社会的监督机制,使绩效审计发挥功用;第二,强化绩效审计法规建设,打造封控的有效机制。转变绩效审计的理念,通过立法来支持绩效审计的要紧地位和权威性,明确规定审计的对象、内容、目的和权限。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内政府绩效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譬如缺少审计水平控制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外部监管不到位、内部控制不完善、审计职员的素质不高等问题,针对这类问题,大家要改变外部环境,提升封控意识、健全绩效审计水平控制,提高审计水平、充分发挥外部监控用途并且深化内部控制体系。